90%左右的下背痛患者,從發作到完全地康復在大約只需要六個星期,而另外10%患者,,長期的下背痛卻總是干擾著日常生活、甚至令人感到沮喪。下背痛的原因極為複雜的而且難以判斷,以下文章幫助我們評估疼痛的來源,進而正確地擬定治療對策。

 

 

 

 

 

 

 

 

 

 

 

背部的構造簡單可分為:

軟組織:肌肉muscle、韌帶ligament和肌腱tendon

脊椎骨:提供脊髓支撐的結構積木,其中又有小關節面(Facet Joint)聯接,允許脊椎移動。

椎間盤Disc:圓盤狀構造、承受來自於身體的重量,當身體受到強烈的外力衝擊時更可以有效吸收分散壓力,避免神經肌肉系統受到損害。

神經系統:除了脊椎骨中受到充分保護的脊髓Spinal Cord之外,另有神經根Nerve Root分支從椎間孔穿岀往下支配雙腿和腳的活動與知覺。

 

 

在具體討論下背痛類型之前,我們必須瞭解以下幾項重要原則:

 

l          診斷本身是不容易的:

由於神經系統的複雜性,導致患者本身常常做出許多錯誤的判斷與描述,這往往干擾診斷的準確性。例如:患者無法分辨肌肉挫傷、韌帶拉傷以及椎間盤撕裂的差異;又如:下背痛的患者常常合併鼠膝部、大腿以及小腿側面的酸麻燒灼痛感。

l          放射線檢查不能作為診斷唯一依據:

由於醫學的發達,目前我們已經可以藉由X光、核磁共振攝影MRI、斷層掃描CT等工具來協助診斷,然而臨床實際經驗上,劇烈背痛的患者,往往無法在放射線檢查報告上有任何發現;而許多放射線檢查發現異常的病患,反而卻沒有任何症狀。舉例來說,一條背部小肌肉的拉傷可能導致無法工作、甚至連行走都極度痛苦;但再某些特殊的情況下,一整個椎間盤嚴重突出,卻可能完全沒有任何症狀。

l          診斷的準確性直接影響到治療的成果:舉坐骨神經痛sciatica的例子來說,椎間盤突出HIVD以及脊椎管狹窄Spinal Stenosis皆有可能導致坐骨神經痛,然而椎間盤突出與椎間孔狹窄的治療策略卻是完全不同,所謂『對症下藥』即為這個道理。

 

診斷下背痛的起因
『背痛』是病患的一種主觀描述,與生理以及心理層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臨床上常藉由病患的病史、主訴(描述疼痛的感覺、型態及區域)並輔以理學檢查結果,加以判斷並擬定治療計畫。

一般而言,曾經有過背痛經驗的病患會比沒有相關經驗的人,容易具體地描述疼痛實際情況,因此得以協助我們迅速準確釐清病情。除此之外,當背痛同時合併有下列異常現象時,應特別小心謹慎評估病患的健康狀況:感染或腫瘤的疑慮、熱病和冷顫、癌症病史或短期內體重降低、嚴重精神創傷、下肢明顯無力萎縮、排尿或腸運動異常以及持續的胃腸劇痛。

力邁物理治療所

回首頁 寫信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