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夾擊症 Impingement Syndrome |
||||||||||
鎖骨與肩峰下方,喙突及肩胛骨上方有一小空間,是棘上肌所通過的空間,所謂的夾擊症候群就是發生在此。夾擊症的典型症狀為痛弧(painful arc),角度介於70-120度,也就是說在70-120度之間的外展動作會產生疼痛,過了這個範圍就不會了,所以患者通常是抱怨在手舉高時會痛。 |
||||||||||
常見到羽球、排球、棒壘球等選手為夾擊症所苦,因為這些運動手臂往往必須過肩做出揮擊或投擲的動作,這會增加棘上肌磨耗損傷的機會。我們發現,很多業餘的運動選手,過度從事胸肌以及肱二頭肌的重量訓練,卻忽略了強化肩胛穩定肌群(肩胛內收肌、闊背肌、前鋸肌等),試想:若這些肌肉無法扮演好穩定協調肩胛動作的角色,那麼重的手臂又怎麼可能以肩胛為基礎,做出流暢的動作、發揮最大的效能呢?
臨床上,很多棒球投手為了提升球速而奮力一擲,結果球速沒增加多少,肩帶到是越來越痛,經過評估為姿勢症候群導致肩夾擊症,施予肩胛肌群穩定強化訓練之後,疼痛明顯減輕,球速自然也就飆上去了;此為姿勢不良導致肩夾擊症最明顯的例子。 |
||||||||||
肩關節夾擊症的可能因素 l 肩峰斜角異常導致空間狹小。 l 肱骨粗隆太大,使得肩關節做外展動作時和容易與肩峰產生摩擦。 l 姿勢不良所導致:臨床上,絕大多數的夾擊症患者合併有姿勢不良症候群;例如:駝背、頭部過度前移、肌肉失調(胸肌緊繃、肩胛內收肌群無力)等。 |
||||||||||
症狀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發炎,治療目的在降低疼痛及腫脹,第二階段包括了受到夾擊的肌腱有纖維化的現象,夜晚休息時比日間活動更痛,治療主要在多從事伸展的運動,恢復組織的柔軟度;第三階段多出現在年紀較長的運動員身上,上面會出現多餘的骨贅或棘上肌肌腱的鈣化,僅能以手術減壓來減輕疼痛。 肩夾擊症的預防重於治療,先天的骨骼異常難以改變,但藉由肌肉的訓練改善姿勢是絕對必要的,提供肌腱足夠的活動空間,疼痛自然改善許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