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itorWeb_eps

義大利LORAN評估系統

動態/靜態壓力板評估系統 Biomech Studio


多功能運算分析軟體 提供精確數據快速判讀 降低人為測量誤差


靜態分析:適合幼兒以及發展中兒童 作為設計矯正鞋墊處方的依據
動態分析:
分析成人步態週期異常因子 解決下肢或腰背不明原因疼痛

438634059_o

醫用訂製鞋墊

什麼情況下須選擇『訂製』鞋墊?

一般來說,若只是輕微的扁平足,購買市面上常見的『保健鞋墊』即可;保健鞋墊依常模設計而成,可以滿足扁平足一般支撐需求。

反之,若您的足部,經評估之後合併有後足內/外翻或其他前足病變,這種情況下就只有選擇訂製鞋墊一途了。

訂製鞋墊必須經過完整縝密的生物力學評估,從足踝、膝關節、髖關節、骨盆、乃至於脊椎,都必須詳加檢查,藉此設計出個人化鞋墊處方、精準地符合您的確切需要。

矯治並非一蹴可幾 循序漸進為宜

訂製鞋墊的矯治原理,乃藉由改變地面的支撐,讓骨骼得以重新排列在更適當的位置上;解除人體不正常的壓力點,疼痛自然得到緩解。臨床上,我們會視個案的實際狀況,擬定循序漸進的治療策略;舉例來說:長短腳相差1.5公分的情況,初期兩個月我們會先給予0.5公分的足跟墊;待個案肌肉骨骼系統適應這樣的改變之後,再增加至1公分的高度。經驗上來說,人體因為習慣長期處於錯誤的姿勢,對於這些細微的改變是很敏感的,有些人甚至會短暫反應出其他部位的疼痛與不適,大約兩週的適應之後才得以完全解除;這些都是在量製鞋墊的同時,必須清楚告知個案的可能面對的狀況。

鞋墊是否一定要搭配矯正鞋才會有效果?

有些廠商會向消費者灌輸『鞋墊比須搭配矯正鞋一起購買才有效』的錯誤觀念。臨床上,我們一般會深入瞭解個案的穿著習慣,必要時請個案把現有常穿的鞋子帶過來,評估搭配使用鞋墊可可行性,最終再做出最合適可行的建議。原則上,置入特製鞋墊的鞋子,足跟部位必須有足夠的包覆加以穩定,才能發揮應有的矯治效果。

訂製鞋墊不是萬靈丹

雖然在某些特定的個案身上,我們可以發現短短幾天之內,疼痛得到完全解除的神奇效果,這是因為人體重力線改變,原本患部的壓力立即得到釋放的結果。長遠看來,還是得從導正日常生活中的錯誤姿勢、以及培養正確活動習慣根本做起,才能達到相輔相成的目的。

舉例來說:部分膝退化性關節炎合併O型腿變形的患者,藉由功能性鞋墊處方,可以迅速減輕膝內側關節面的磨耗,以及外側韌帶受到拉扯的情形;但倘若不改變爬山、慢跑相關活動習慣,改由游泳、騎腳踏車之類的活動取代的話;就算穿了鞋墊,還是會趕不上關節退化的速度的。

慎選鞋墊材質與硬度

體重固然與鞋墊軟硬的選擇有直接的關係,但同樣是上班族,長時間站立或坐辦公桌辦公,需求當然也就不一樣。建議您,在量製鞋墊的同時,請務必清楚告知技術人員您的日常生活習慣以及需求,以免花了大把鈔票,結果買到的根本是一雙不符合您實際需要的鞋墊,豈不白忙了一場更成了冤大頭。

是否選擇合適的材質,決定了這雙鞋墊能否發揮應有功效;原則上,硬的材質支撐性較佳、軟的材質較為舒適;太硬反而不舒服,太軟卻又達不到矯正的效果。

兒童矯正鞋 需求大不同

兒童的肌肉骨骼系統,正值迅速發展整合時期,利用矯正鞋墊矯治的同時,需要家長更耐心的觀察以及更頻繁的追蹤,適時針對當時的狀況調整鞋墊處方。常見有些粗心大意的家長,以為孩子穿了訂製鞋墊就萬無一失,忽略的定期追蹤的重要步驟,錯失黃金矯正時機。

女性朋友最愛的高跟鞋

臨床上,常見許多女性朋友,明明足部變形得相當嚴重,也已經疼痛不堪,卻還是捨不得最鍾愛的高跟鞋。高跟鞋固然可以讓女性展現姚窕體態,但對足部卻往往造成了沉重的負擔;據研究指出,女性朋友的後足外翻與拇指外翻有直接的關係,且高跟鞋使人體重心前移,讓蹠趾關節受到擠壓的情況雪上加霜。這種情況下,還是建議女性朋友必須在愛美與健康之間做出痛苦的抉擇,改變鞋子的穿著習慣,自然可以揮別惱人的疼痛。

所費不貲的訂製鞋墊

一般來說,目前常見國產訂製鞋墊價位約2000~3000不等;進口訂製鞋墊則4000~8000不等。進口的材質與產品的成熟度固然比國產鞋墊來得好些,但還是得視實際需求而定。

舉例來說:

成人需要的是一雙足以應付日常生活所需的鞋子;這種情況下,建議使用較好的鞋墊材質,除了可以提供足部更適當的支撐之外,鞋墊也可以維持較長的壽命。

幼兒或兒童,因為骨骼系統迅速發育,必須時常更換訂製鞋墊,往往造成家長的困擾以及沉重的負擔。這種情形下,使用一般平價的環保材質,不失為一種較經濟的選擇。

足部力學評估


足部是人體最接近地面的關節,負責傳導來自於身體的重量,所扮演的角色就如同建築物的地基一樣。地基不穩固,相對的就會造成建物結構傾斜;足部構造異常,當然也會往上導致膝蓋、骨盆甚至是脊椎受力不均勻,長久下來酸痛當然也就隨之而來。


所謂『足部力學評估』,即從足踝-膝關節-骨盆及髖關節-脊椎,逐一檢視骨骼系統的排列狀況,評估人體是否有重力線分布不均的情況,藉此找出這些酸痛背後所隱藏的真正意義。

點我預約

兒童足部發展

兒童矯正鞋墊

兒童的骨骼就像小小的樹苗一般,稍有個不注意,都有可能招致日後傾倒的危險。


『如何及早發現、又如何在黃金期內及早治療。』所衍申出來的相關產品,早已充斥在社會的每個角落。名牌矯正鞋、姿勢矯正帶、脊椎側彎矯正背架、增高器等等,可謂是無奇不有。在這些盲目消費行為的背後,普遍代表著家長對這些問題的恐懼與不瞭解。


矯正鞋穿與不穿?兩難!!

兒童足部矯正的問題,在醫界一直是很有爭議的話題。

一般來說,骨科醫師會說沒有問題,長大就好了-->除非變形得很離譜!

兒童骨科或復健科醫師則會依變形的程度,建議手術或給予一些矯正輔具(矯正鞋、訂製鞋墊、或內八矯正帶....等等)。

很多人質疑鞋墊的矯正效果。實際上,矯正鞋有沒有需要,須視個案的實際狀況來判斷。臨床上必較建議經由完整的生物力學評估,藉由量化的數據來判斷問題到底出在哪裡:足部、膝關節、或是髖關節;這絕對不是簡簡單單一句"個人經驗"就可以論斷的。為了商業考量,平白無故把扁平足與矯正鞋畫上等號,實在是很不負責任的做法!

小朋友的骨骼就像傾斜樹苗一般,扶正樹的根部,隨著歲月的增長,這棵樹自然就會自然導正回正確的位置上了。矯正鞋的意義在於:及早協助孩子導正骨骼的發育,避免日後導致無法挽回的畸型發生!

常見異常步態 vedio
foot1
外翻足/扁平足/高弓足
r1_1

外翻足Pronated Foot / 扁平足

過度的後足外翻導致:足弓降低、脛骨內旋(內八)、膝關節外翻(X型腿)、髖關節內旋、骨盆過度前傾以及腰椎前凸角度過大等代償性結果。

臨床上外翻足常見的合併症狀有:足底筋膜炎、膝關節及足踝內側疼痛、Morton氏神經瘤、拇指外翻、脛骨內側疼痛、下背痛..等等。

r1_13

高弓足High Arch Foot

足弓過高導致:脛骨外旋(外八)、膝關節內翻(O型腿)、髖關節外旋、骨盆後傾以及腰椎過直等代償性結果。

臨床上高弓足常見的合併症狀有:足底筋膜炎、膝關節及足踝外側疼痛、脛骨外側疼痛、下背痛..等等。

內八/外八

內八(Pigeon Toe Gait)以及外八(Out Toe Gait)步態成因非常複雜,在以生物力學的觀點加以分析之前,必須先排除掉骨骼系統構造異常的可能性,例如:股骨前旋角度過大Femoral Anteversion(可由CT Scan或MRI加以確認),因為骨骼構造異常的問題並不能藉由功能性鞋墊或手法加以矯治。

檢測方法

1.觀察行走過程中,腳板縱軸是否與前進方向平行,或是稍微向外。

2. 檢查髖關節內外轉角度(Hip rotation angle):依年齡性別不同有不同之正常範圍,此角度與股骨前傾角(Femoral anteversion angle)有關。

3. 檢查脛骨角度是否正常:正常成年人脛骨外旋角度為13-18度,高於18度造成外八步態,小於13度導致內八步態。

治療原則

代償性的內八/外八步態,藉由修改功能性鞋墊的前足部分,並輔以積極運動治療以及手法即可有效改善。若為骨骼構造異常,則必須尋求外科手術解決。


造成內八的原因大概有三:

1. 股骨前傾角Femoral anteversion angle過大。

2. 脛骨角度 Tibial torsion過小:正常成年人脛骨外旋角度為13-18度,高於18度造成外八步態,小於13度導致內八步態。

3. 後足外翻pronated foot代償導致的結果 。


以上股骨前傾角過大、脛骨外旋角度過小,一般都是先天的問題,矯正鞋墊是幫不大上忙的;至於足外翻,只要釐清並非足部骨骼的嚴重病變,矯正鞋墊即可發揮莫大的功效;很多人質疑鞋墊的矯正效果,小朋友的骨骼就像傾斜樹苗一般,扶正樹的根部,隨著歲月的增長,這棵樹自然就會自然導正回正確的位置上了。

兒童脊椎側彎

很多人質疑,整脊對於脊椎側彎到底有沒有幫助。事實上,整脊的必要性,需視個別實際狀況而定。

根據多年臨床經驗,絕大多數家長有著相同的心路歷程:

第一次從X光片中看到孩子明顯扭曲的脊椎時,內心除了震驚惶恐,還有更多的自責。害怕的是側彎會對孩子未來的骨骼發展造成影響;自責的是為何自己如此粗心大意。

待心情稍事平靜之後,接下來開始的,即所謂『病急亂投醫的日子』:什麼阿貓阿狗的偏方啦、神奇矯正背架啦、整脊的神醫啦、甚至幾十萬包醫的例子亦所在多有。直到兜了一大圈,終於摸索領悟到原來孩子這根脊椎:哪些是可以被改變,哪些又不可能改變….。

臨床上,藉由X光的判讀,以及完整的肌肉骨骼系統評估,我們會篩選出適合整脊的個案,一般可以在預期的時間內得到顯著的成效。至於經判斷為構造性脊椎側彎(椎體明顯變形),或正在明顯惡化的進行性脊椎病變,整脊則只是支持性療法的一環,必要的時候還是得求助外科手術矯治為宜。

因此,實在不應該否定整脊對於脊椎側彎矯治的價值;但也不鼓勵把整脊療法神化,當成對付脊椎側彎的唯一手段;畢竟,養成正確強化訓練脊椎周邊肌肉的好習慣,才是抵禦側彎惡化的最後一道防線。

脊椎側彎的影響:

兒童時期的脊椎側彎,往往沒有顯著的症狀;隨著年紀的慢慢增加,姿勢不良所導致的身體的疼痛才開始慢慢浮現,如:肩痛、腰痛、背部痛、椎間板突出….等。舉例來說,若是頸椎神經受到壓迫,可能造成頸部、肩部、手肘、手部的麻疼痛或無力,若是胸椎神經受壓迫,則會造成胸悶,若是腰椎神經受迫,常見的即是坐骨神經痛。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1.站立時應兩腳平站,像一般大家最常隨意站的三七步就是不良的站姿。

2.坐著時翹二郎腿是不好的習慣,易造成骨盆歪斜。

3.背包不要長期單肩背負,兩肩輪流分擔重量最好,以防脊椎側彎。

4.撿拾重物宜蹲下取之,直接彎腰會造成脊椎很大的負擔。

5.運動方面如伸展操、散步、游泳等,很適合強化自己的肌肉及骨骼關節。

6.飲食方面,多攝取鈣質,強化骨骼。

其他評估影片
小兒X型腿/O型腿
r10_7

何謂鐘擺現象呢(pendulum phenomenon)?

兒童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因為先天體質的差異以及胎位的影響,下肢通常有類似“O”型腿的外型;這種“O”型腿,隨著學習走路負擔體重,而有加重的傾向,大約在一歲半時最為明顯;如果兒童的生長板及成長機制運作正常,到了兩歲左右,肢體會自動矯正回來,卻也往往因為過度矯正,相對地產生了“X”型腿。超過了四歲之後,成長平衡機制又會再度被啟動,到了六、七歲已逐漸發展成型接近正常了!這種由“O”與“X”之間的交互變化,好比時鐘的鐘擺一樣,因此稱之為“鐘擺現象”(如圖所示)。


面對X型腿與O型腿的正確態度

面對孩子的『鐘擺現象』,身為家長固然可以不用太過擔心,但並非所有的孩子,他們的骨骼成長平衡機制都可以運作的很好(大約有5%的個案無法自我導正回正常狀態),因此耐心的觀察以及定期的追蹤卻是絕對必要的。一般建議由兒童發展專家進行全面性的下肢生物力學評估,藉此釐清問題的起因並提供您適當的建議;若經確認已經明顯偏離正常容許範圍,則應儘速擬定治療對策,以免錯失黃金矯治時期。

成人常見的不明原因痛

成人功能性鞋墊

明明就沒有受傷的印象,足踝膝蓋、甚至腰背部卻發生不明原因的酸痛;遍尋名醫、用盡當代最先進科學儀器也檢查不出個所以然;打針吃藥、甚至漫長的復健療程也無法有效控制症狀?

若您有上述情況,建議您接受完整的生物力學評估。


功能性鞋墊不一樣的地方在於 針對已經發生的足部結構異常 我們並不求"矯正"已經畸型的關節構造 而是藉由"改變地面的支撐"來符合個人需求

功能性鞋墊即針對每個人下肢生物力學分析的結果量製而成 讓您日常生活中踩在上面的每一步 都可以均勻地分佈來自於身體的重量 避免各個關節因受到不正常的壓迫而繼續磨損 而原本因為肌肉系統不當代償所引發的酸痛 更可因此得到解決

長短腳不可輕忽

可區分為構造性Structure LLD長短腳以及功能性長短腳(假性長短腳)Functional LLD,必須由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療工作者判斷,必要時輔以X光測量骨頭實際長度加以確認。


構造性長短腳Structure LLD

意即兩腳骨頭本身長度不對稱所致,股骨或脛骨皆可能發生這樣的情況。先天骨頭生長板異常或後天外傷性骨折為主要導致構造性長短腳的主要因素。

一般而言,構造性長短腳的差異超過5mm則建議以特製鞋墊加以矯正,尤其兒童個案更需要長期追蹤,隨時調整鞋墊的高度為宜。

很多人質疑鞋墊的必要性,簡單地說,日常生活中遇到搖晃的桌子,我們都知道要在桌腳輔以墊片加以穩定了,何況是人的腳呢?

墊高較短的腳對於構造性長短腳的重要性是無庸置疑的。值得一提的是,臨床上使用鞋墊來矯正LLD的高度差異時,須同時注意足踝是否維持在正確的位置上(是否有過度外翻),以免引發其它代償性的問題;此外,高度的調整必須循序漸進完成,避免造成個案的不適。

 

 功能性長短腳Functional LLD

針對假性長短腳,我們首先會聯想到病患的骨盆是否曾因外力撞擊而不對偁扭轉,導致所謂長短腳的假性表徵;除此之外,先天性脊椎側彎役有可能是導致假性LLD的原因之一。

代償性的肌肉骨骼疾病需要很豐富的臨床經驗加以辨別,因為光是找出何者為因?何者為果?都很困難。

功能性LLD的治療原則,不應只是一味地將短側腳墊成等高,而是應該針對骨盆歪斜的問題,以整脊手法加以處理,並輔以運動處方,強化骨盆週遭肌群的穩定度才是。

r11_30

結構性長短腳Structural LLD解決方案(自行車運動)


許多結構性長短腳的車友經常為慢性疼痛所困擾著:

魏先生 36歲 五年左右公路車齡 最近半年來右膝反覆發生劇烈疼痛(尤其以抽車動作時最為明顯) 右髖關節疑似彈響髖前來尋求物理治療協助

經生物力學評估結果顯示 魏先生患有結構性長短腳 R<L 15mm 車架fitting時右小腿明顯內旋

步態分析結果顯示 左足踝(長側)發生代償性pronation 右足(短側)則於承重期後段至推進期明顯發生足踝不穩定擺動現象 研判與膝疼痛有關

據此 我們建議個案訂製醫用鞋墊置於卡鞋穿戴使用 經循序漸進訓練一個月後 疼痛已獲有效控制 唯採用醫用鞋墊介入時應審慎評估卡鞋尺碼以及鞋室空間是否足夠

足底筋膜炎
r3_3

由生物力學的觀點看來,距下關節(Subtalar Joint)過度外翻會造成足弓低下,連帶拉扯足底筋膜,造成發炎的結果。而高弓足的患者,因為足底筋膜比一般人緊繃、缺乏吸震的效果,長年下來也會因為疲乏而疼痛。

臨床上,足底筋膜的觸診結果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常見下列三種狀況

 

足底筋膜與跟骨交接點內側疼痛:

大多發現於外翻足的患者,內側的筋膜因足外翻而長期受到拉扯。病患常抱怨起床或久坐後剛起身走路時感到不舒服,過了大約五分鐘後症狀消失。此外,長時間站立於尖硬地面上也會覺得疼痛。

足底筋膜與跟骨交接點中間及外側部位疼痛:

足跟著陸期heel strike過度的腳板外側先著地,會導致地面給予足部過大的反作用力而傷害到偏外側的筋膜,這類病患鞋子的外側常有過度的磨損情況。

足底筋膜偏足弓附近疼痛:

常見於高弓足病患,高弓足的足弓減震能力差,無法有效分散來自於身體的重量,導致筋膜一再承受壓力而損傷。

 

治療原則:

高弓足患者應給予足夠的足弓支撐,有效分散來自於身體的重量。

外翻足應給予內側墊片導正距下關節外翻的情況。

髕股關節綜合症
33_25

由字面上的意義看來,髕股關節功能性障礙發生在髕骨(膝蓋骨)與股骨之間的關節面。當膝蓋彎曲或伸直時,髕骨在股骨內外髁中間的凹槽內上下移動,扮演滑輪的角色,協助股四頭肌作出動作。髕股關節功能性障礙發生在下列兩種情況:
髕骨下關節面承受過度壓力
髕骨無法於正確軌道內運行

以上兩種情況,都會導致臏骨下關節面軟骨的磨損造成炎症和疼痛。


髕骨無法於正確軌道內運行的情況一般認為與以下三種因素有關:

1. 股內側肌VMO肌力不足:股內側肌肌力不足直接減少髕骨內側的支撐力(見圖),導致髕骨往外移位的結果。
2. 髂脛束Iliotibial Bend過度緊繃:膝關節外側緊繃的髂脛束,造成髕骨往外的拉扯力增強,導致等同於股內側肌肌力不足而髕骨外移的結果。
3.  下肢生物力學Biomechanical異常:除了明顯的足部外翻、內旋足、膝外翻等生物力學異常現象之外,近年來的研究,也已慢慢把上述兩種原因也歸咎於潛在的生物力學問題。


髕骨下關節面承受過度壓力的原因,一般認為與股四頭肌的緊繃有關。許多運動員致力於重量訓練,提升股四頭肌的肌力,卻往往忽略運動後的伸展牽拉運動,導致股四頭肌緊繃而將髕骨往下壓迫,長時下來便增加了下關節面軟骨磨耗的風險(即所謂的髕骨軟化症)。


治療原則

 
急性期著重炎症(紅腫熱痛)的控制與處理
:藉由物理治療以及外敷中藥可以得到相當不錯的效果,必要的時候應配合口服藥物介入。
 
股內側肌VMO肌力強化訓練
:(需經過評估後擬定運動頻率/強度)
1.  靠壁坐姿訓練:膝關節維持在20-30 度彎曲的位置,採半蹲姿勢背靠牆壁,兩膝之間用力夾住擠壓一個軟硬適中的球(韻律球或排球),如此一來可以誘發出股內側肌的強力收縮。
2.   側步上階梯:利用高度的變化進行側步上階的動作,此一訓練主要強化關節的穩定度,須等症狀明顯改善後始得實施。
加強髂脛束Iliotibial Band的舒展:髂脛束是非常強韌的構造,除了藉助臨床手法、深層震動槍Slacking Gun等方法處理之外,平常運的熱身與收操伸展動作更顯得重要,一般建議這樣的動作每一次應至少持續30秒以上才能收到效果。
 
功能性鞋墊導正人體重力線分布
:足部就如同建築物的地基一樣,若地基歪斜,樹幹也會跟著傾倒。下肢生物力學的問題也是相同的道理,臨床上經過審慎的評估之後,可以給予功能性鞋墊來導正人體的重力線,免去膝關節長期不平衡所導致的損耗。
 
輔助治療
:肌內效貼布Kinesio Tex以及膝護具,可於活動時提供髕骨需要的保護與支撐,將髕骨限制於正確的軌道內運行。

膝部疼痛
r8_3

膝部疼痛常見的有:髕骨軟化症Chondromalacia、膝內/外側韌帶炎Medial/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Sprain、股四頭肌肌腱炎quadriceps tendinitis以及髕骨下肌腱炎patellar tendinosis 。其中股四頭肌肌腱炎及髕骨下肌腱炎,一般認為與過度使用或髖關節無力所導致;髕骨軟化及膝內外側韌帶則與足部生物力學異常有關。


髕骨軟化症 Chondromalacia

  正常的情況下,股四頭肌、髕下肌腱以及週遭的組織提供了髕骨足夠的支撐,使膝關節在活動過程中,髕骨得以穩定地上下移動。

 

以生物力學的觀點看來,過度的足外翻或內翻,會造成脛骨不正常的扭轉,這使得膝關節原來穩定的力量受到干擾,髕骨也就無法維持在正常的位置上活動。


膝內側/外側韌帶疼痛

除了髕骨軟化症之外,膝關節內/外側韌帶也會因膝部長期不正常的扭轉拉扯慢而導致慢性發炎的現象。


膝部疼痛治療原則:

除了使用功能性鞋墊導正人體重力線、解除膝關節異常壓力外,針對股四頭肌力量不足的部分應予強化,週遭緊繃的肌群應予放鬆,急性疼痛發作時亦可運用肌內效貼紮的方式予以支撐與穩定。  點此看舊網站更多圖文介紹

薦腸關節炎
r9_3

薦髂關節是身體的大關節之ㄧ,屬於微動關節。這個關節會發生的運動是滑動,傾斜和旋轉的結合。

 

薦腸關節機能失調症SI Joint Dysfunction最常發生的原因為跌倒所致,坐骨承受來自於地面的強力撞擊,導致該側健腸關節產生扭曲旋轉,輕則扭傷週遭關節韌帶,重則影響到該關節的正常活動度。除此之外,婦女的生產過程也常常被認為是造成薦腸關節機能失調的原因之一。

 

若沒有特定的損傷病史,這時候就必須往薦腸關節的上或下尋找問題了。往上檢查是否有明顯的脊椎側彎,往下評估是否有長短腳還是外翻足。長短腳與單側外翻足有可能導致單側薦腸關節活動度異常,雙側嚴重的外翻足則有造成雙側薦腸關節機能失調的結果。

 

薦腸關節機能失調藉由手法治療或整脊可以達到顯著的效果,然而若是構造性的長短腳就必須以功能性鞋墊積極介入,避免薦腸關節繼續承受不正常的壓力。

下背痛

常見的非外傷性的下背痛,起因於下列三種狀況:對稱性外翻足、不對稱性外翻足以及長短腳。


對稱性外翻足 Bilateral Pronated Feet

對稱性外翻足會造成脛骨及股骨內旋,骨盆前傾,緊接著腰椎也會發展出代償性過度前凸的現象,甚至連胸椎、頸椎也會有重力線偏移的現象。

腰椎過度前凸的結果,使得原本應該通過L2-L3的重力線往下移動至L5-S1間,長時間下來極可能導致脊椎滑脫症。

頸椎的變化就如同腰椎一般,肩頸肌群因為必須花更多的力氣拉住頭部而緊繃僵硬,容易併發頸因性頭痛的問題。

治療原則:

對兒童下背痛來說,就如同扶正一顆歪斜的樹苗般,給予矯正鞋墊即可有不錯的效果。至於成人,除了採用功能性鞋墊外,必須同時加強腹肌以及核心肌群的訓練,日常生活中更應注意姿勢的維持(例如下巴內收、肩膀下壓後夾以及骨盆後傾的動作)。

 

單側外翻足 Unilateral Pronated Foot

單側外翻足為造成單側髖關節疼痛、背痛、薦腸關節炎、甚至坐骨神經痛的主要原因。下列幾種情況皆有可能導致單側外翻足:

1.      足部韌帶曾因嚴重受傷而鬆弛,無法繼續提供足踝足夠的支撐。

2.      長短腳的代償性結果,例如較長那一側的腳發展出外翻足來平衡骨盆的高度

3.      骨盆曾因強烈撞擊而導致不對稱扭轉傾斜。

治療原則:

除了考慮給予功能性鞋墊外,薦腸關節的不對稱現象亦應藉由物理治療或整椎手法一併處理。

拇指外翻
r5_5

過度的足部外翻會增加前足蹠趾關節的壓力,導致拇指往外旋轉變形,也就是所謂的拇指外翻。這樣的問題長期困擾著喜愛或因工作需求,必須長期穿著尖頭鞋/高跟鞋的女性朋友;除此之外,先天第一蹠骨較短的病患,也較一般人容易發生此一症狀。


拇指外翻的發展可分為三個時期:(如圖示。由左至右)

 

第一期(Primary Stage

好發於25歲左右的成年人,蹠趾關節微向外突出,日常活動拉扯到時會有疼痛的感覺(例如跪坐)。必須長時間穿著功能性鞋墊避免發展至下一階段。


第二期(Secondary Stage

好發於25~55歲,蹠趾關節外翻的現象已經非常明顯,關節因為長時間受到拉扯壓迫而導致慢性發炎,這個階段病患常抱怨走路所引發的疼痛感已經明顯地影響到生活品質。這個階段物理治療以及功能性鞋墊必須積極地介入。


第三期(Tertiary Stage

拇指外翻已經發展到非常嚴重的程度,拇指甚至被擠壓到第二趾骨的下方,病患抱怨連穿著鞋子本身都成為很痛苦的一件事。這個時期往往必須藉由外科手術加以矯治。

Morton氏神經瘤
r6_12

起因於腳趾間神經受到壓迫所引起,長時間站立會導致2~3趾趾間有尖銳、燒灼痛感,甚至趾間酸麻的症狀。

自我測試方法:按壓蹠骨頭間的縫隙,若引發上述症狀極可能患有神經瘤。

X光檢查:輕微的神經瘤再X光上並不會有任何異常的發現,因為X光無法顯現神經受到壓迫的實際狀況。若X光上明顯顯示多個蹠骨頭間距過窄、甚至重疊的現象,幾乎就可以確立此一診斷。


臨床上,女性比男性較容易罹患此症,女性所穿著的細長窄頭鞋及高跟鞋或許是加重此一症狀的原因之一,但一般還是認為足部外翻所導致的蹠骨間隙狹窄才是主因。趾間神經受到長期壓迫即開始發生粘黏,嚴重的時候甚至外觀也會有明顯的腫脹以及壓痛點產生。

 

治療原則:

急性腫脹及疼痛可以物理治療的方式來加以控制,然而長遠看來,還是建議量製功能性鞋墊,提供蹠骨頭間的橫向足弓適當的支撐,解除神經繼續受到壓迫的根本問題。

阿基里斯肌腱炎
r2_3

比目魚肌、腓腸肌在步態過程中主要扮演推動身體往前移動的角色,阿基里斯腱必須夠強壯才能支撐來自於身體的重量;然而,過度的足外翻或高弓足皆會導致阿基里斯腱一再承受異常的橫向剪力(shearing force)拉扯,造成發炎或疼痛的結果。
 
治療原則:
l   假如疼痛的區域為阿基里斯腱內側,起因於跟骨過度外翻拉扯,建議給予抗外翻之功能性鞋墊即可。
l   假如痛點靠近阿基里斯腱外側,則大多是前足外翻或高弓足所引起,必要時應給予足弓適當的支撐並利用前足墊片加以矯治。
l   疼痛區域靠近中間的患者,一般可以觀察到步態過程中足跟內外交替擺動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加強足跟整體的穩定性,避免阿基里斯腱繼續被左右拉扯。

脛骨痛
r7_8

脛骨內側痛:

研究指出脛後肌Posterior Tibialis與扁平足或外翻足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過度的外翻足在行走過程中會重覆拉扯位於足踝內側的脛後肌肌腱,導致發炎、腫脹以及僵硬的結果;建議以抗外翻功能性鞋墊矯正,發炎症狀可可以藉由物理治療解決。

 

脛骨外側痛:

前足過度外翻Forefoot valgus在行走過程中會重覆拉扯到腓長肌以及腓短肌肌腱,長久下來會引發慢性肌腱發炎,功能性鞋墊應加強足弓必要的支撐並控制足內翻的問題。

 

脛骨前側痛:

步行過程中,足踝過度的內外搖晃會導致脛前肌Anterior Tibialis快速地被拉扯,導致脛前肌拉傷或慢性沾粘。功能性鞋墊首重加強整個足部的穩定性,降低足部晃動的幅度。

醫用訂製鞋墊矯正變形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