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側彎治療中心

楊欣樺 ( Hannah ) 物理治療師
LINE預約
個人專業認證簡歷 :
- 捷克動態神經肌肉穩定術 Basic A, B
- 捷克動態神經肌肉穩定術 運動課程 Exercise I, II
- 捷克動態神經肌肉穩定術 脊椎側彎課程
- 美國 SCS 拮抗鬆弛術
- 巴塞隆納BSPTS Rigo Concept脊椎側彎治療 國際認證
- 巴塞隆納BSPTS 脊椎側彎 國際認證 Level 1
- 挪威紅繩懸吊系統 Red cord Neurac 1
- 德國BlackRoll 認證 Roller 訓練師
- IST 脊椎側彎 認證
- 顱薦椎徒手調整技術 CranioSacral Therapy CST 1, 2
專長
- 脊椎側彎矯正
- 步態分析與姿勢矯正 (動態動作控制. 核心穩定)
- 淋巴按摩
- 骨科物理治療 ( 術後復健, 運動傷害治療)
- 小兒物理治療
- 產後與骨盆底肌運動

側彎與運動
脊椎側彎是一種常見的脊椎問題 , 在任何年齡層都可能發生 !
當側彎程度逐漸加重 , 則會影響到生活品質與健康 ;
為了幫助患者更好的管理和改善脊椎側彎 , 我們專門設計了一套個人化的矯正運動計畫 , 讓患者找回對自己身體健康的掌控能力 !
脊椎側彎是良性的 !!
經由正確的矯正運動 ,
讓身體找回中線與平衡

根據美國脊椎側彎學會(SRS)定義:
cobb angle 大於10度以上即定義為脊椎側彎
根據國際骨科醫學會指引
10度以下 : 觀察
10~20度 : 矯正性運動治療
20~40度 : 背架矯正+運動治療
40度以上: 手術
10度以下孩童, 若進入青春期階段, 有惡化的極大可能性!!
治療側彎最好的時機 :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脊椎側彎會發生在脊椎的任何一個椎體節位,可能是頸椎、胸椎或腰椎,但臨床上最常看到的是以胸椎、腰椎為主。
依病徵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
「結構性脊椎側彎」: 指的是脊椎本身有變形所導致的側彎
「功能性脊椎側彎」: 指的是脊椎本身沒變形,可能因為骨盆傾斜,長短腳,或任何不對稱的姿勢習慣導致脊椎兩側的肌肉張力不平衡,所以導致脊椎側彎的產生。
青少年原發性脊椎側彎病因是不明的,一般發生在青少年期,但有研究認為原發性脊椎側彎與遺傳是有一定的關係。

不過,醫學界對於是哪個遺傳因子「出問題」,以及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卻還沒有結論。
另外, 可能會因長期姿勢不良所引起的側彎, 例如: 看書寫字常趴臥在書桌; 或長期當顆軟爛的馬鈴薯坐姿.....等等
所以,必須提醒大家,要隨時留意孩子的體態,定期幫孩子檢查背部、腰部是否有高低不平衡、不對稱的現象。
一旦發現有體態的不對稱,一定要帶到有脊椎側彎專科的醫療院所接受檢查。
青少年時期的彎彎
不只建立脊椎正確中線覺察
更需照顧彎彎的心理~

側彎矯正運動
每位脊椎側彎患者的情況都各不相同,我們提供專業的側彎諮詢和評估,以不開刀的治療方式針對個別的具體情形,依照各種側彎分類及嚴重程度,訂定一套專屬個人的矯正治療計畫。
以身體力學方法讓脊椎結構鬆解,使脊椎曲線回歸到至正確平衡的位置。
非手術矯正方式包含 :
巴塞隆納 (BSPTS) :
巴塞隆納 (BSPTS) :
1. 三維正中姿勢擺位(Stable 3D postrual correction)
2. 吸氣擴張(Expansion)
3. 肌肉活化(Muscle activation)
4. 整合(Integration )
- 捷克動態神經穩定術 (DNS Scoliosis) :
2. 穩定腹內壓 ( IAP)
3. 動作控制 ( Motor control )
4. 大腦整合 ( Integration )
- IST, red cord, Ball exercise......等符合個別狀態所需的治療方式。
1. 14歲以前,是脊椎側彎矯正重要時期 :
骨骼尚未成熟,可塑性高,用"不開刀"的方法,往往就能大幅降低脊椎側彎角度。
2. 15-18歲,脊椎側彎仍可以矯正改善 :
骨骼逐漸成熟,用"非手術"的方法,還是能改善脊椎側彎度數與外觀。
3. 19-30歲,外觀體態是矯正重點 :
骨骼已發育成熟,此時的治療重點是外觀體態的改善,但若側彎度數已超過30度,惡 化風險會因而提高。
4. 31歲以上,治療以防止併發症產生為首要目標 :
由於脊椎結構長期不對稱,造成軀幹肌肉張力不平均,導致產生肌肉疼痛、骨骼變形....等併發症。
治療後仍需回家持續運動, 才能維持良好的狀態
一個好的治療成效, 不僅需要治療師, 還需靠彎彎自己本身, 才能保持最佳狀態, 逐日進步與改善 !!
建議課後運動頻率為一周至少3次, 每次至少維持20~30分鐘 !
治療頻率需以每位彎彎的個別狀態來決定, 治療師在完整評估後會與彎彎討論屬於您的客製化治療計畫 !!
由於日漸盛行的健身風氣, 許多彎彎會在課堂上詢問相關類似問題
該如何給予一個相對指引, 才是最重要的 !!
簡單來說, 彎彎們是可以重訓的 !!
這時, 彎彎會擔心的問題是 ...........這樣會讓側彎更嚴重嗎 ?
其實, 在不同時期, 有個別的訓練目標, 不同的運動策略與方法, 對於骨骼與肌肉的建立都是有幫助的!
只要適當訓練, 方法正確, 體態可以變得更好看, 但, 角度是不會改變 !! 若訓練錯誤, 方法策略控制不當, 反而會使體態更加不對稱, 有傷害的風險存在 !
側彎角度是動態變化的, 在動作中需永遠保持相對的呼吸控制, 只要在對的姿勢, 對的運動劑量, 好的動作與呼吸控制, 定期追蹤體態 重訓是有益且助於身心愉悅的 !!
所以, 彎彎們可以找一個信任的側彎專科治療師, 互相討論, 給予評估與建議
Hannah 老師 : 改善側彎, 是讓一個人的體態與生活品質更好, 但並不是限制一個人喜歡的運動 !

此個案為70歲的彎彎阿姨, 她第一次過來時主訴 , 側彎造成她疼痛與無力, 左髖凸起處讓她很困擾, 雖然有心理準備因年齡關係, 可能無法讓脊椎回到正常狀態, 但她最想改善就是疼痛與日漸彎曲所造成的下肢無力感
經由2個多月的努力, 她開心的看著身體的變化~
她說 : [老師, 我好久沒有這麼輕鬆的感覺, 我看到我的改變, 脊椎矯正讓我變得更有信心與自信 !! 我會更努力繼續下去 !! ]
* Hannah老師: 好的治療計畫與運動不單靠治療師, 還要有彎彎自己本身的努力, 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喔 !!

經評估後發現最大彎曲角度在腰椎, 因個案不只彎曲角度大, 連帶旋轉角度也大, 與媽媽詳細溝通後決定先以非手術方式進行矯正
彎彎女孩看著鏡子裡自己的改變, 開心的笑著
目前個案矯正方式以運動為主, 無穿背架
此2 張對照圖分別為治療1 個月與治療2個月後的成效,
* Hannah老師 : 從沮喪害羞的神情, 逐漸改變到開朗的模樣, 是治療師我最開心最想看到的 !


由於工作職務關係, 致使駝背狀況更嚴重, 不堪其擾! 當下的她, 最希望疼痛與體態能得到緩解
經數月努力過程後, 她開心的說她的疼痛已消失, 體態明顯變得更好, 駝背狀況已大幅改善, 而且這個改善是她明顯感受得到的
她開朗的訴說, 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
* Hannah 老師 : 所有努力, 都將會有成果, 只要妳願意, 一定做得到 !!

此個案為一16歲正值青春期的孩子; 第一次發現側彎時主胸椎段Cobb angle 為9度, 骨科醫師請個案觀察並追蹤, 但隨之年齡增長與進入青春期開始, 側彎角度逐漸增加為15度, 當時媽媽擔心角度會惡化更嚴重, 經評估討論後, 決定積極治療矯正側彎狀況
在矯正運動中, 以DNS運動原則帶入BSPTS中進行矯正
經一段時間努力後, 側彎角度在視覺上明顯降低, 並有更好的動作表現~
彎彎開心的問 : 若一直練習經過很長時間後, 是否會有漂亮的人魚線了 ?!
HANNAH 老師: 青春期的孩子, 不僅要矯正側彎, 更須了解她(他)的心理狀態, 才能使治療更加乘 !!

讓脊椎回到正中位並維持核心穩定才是長久之計!
運動的概念是要讓身體維持在正中位,就像將彎曲的繩子拉緊 並且做出上下延伸拉長,繩子自然就會變直。
所謂動作習慣, 往往是累積症狀的原因 身體在活動時,或定在某個姿勢的時候,會有一些肢體運作的習慣,反覆用同一種動作模式使用身體的時候,壓力就可能重複集中在某一區而產生症狀。
而動作控制的練習, 就是經由發覺、並變換肢體內部的習慣,以減少身體壓力的累積
- 身體習慣是如何形成呢?
當我們在執行一個動作時,大腦會選擇它覺得最容易的方式,譬如哪些肌肉最容易徵招、哪些區域最好使用,久而久之身體就會自動把身體是調度到完成動作的這個方式,每次要做這個動作或姿勢,就用這動作模式,如此一來我們就會比較輕鬆,也不用花費太多心思。 然而,並非所有的動作習慣都是最適合我們的。
當我們發現原有的動作習慣不合用,會讓身體某一處壓力比較大,就可以考慮學習新的動作模式,藉由建立新的習慣來減少身體的壓力。
- 該如何建立新的動作習慣?
首先,需分析動作組成、解決動作問題,找治療師協助你檢視身體的習慣,看看哪些習慣容易累積疼痛與傷害,然後試著用新的活動方式替身體找一個新的動作模式。這個新的模式,可促進不同肌群的使用,也可讓肢體找到適合的位置。譬如說,你的腹部核心肌群應該要工作卻在偷懶,就要叫醒它徵招它等等。 運動過程中,需要緩慢且細微地控制身體的區域,而非隨意地做。此外,也必須練習自我感知、感受身體處在什麼狀態,肢體在空間中的變化,如此才能真正重建一個最有利的動作模式。
訓練脊椎中軸與肢體的運動,除了強化動作的控制之外,還包含肌耐力訓練, 動作控制就如同學習新事物一樣,動作並不是學一次就能夠做得很好,還需要持續不斷的練習與修正,讓大腦和身體肌肉的記憶加深,才能慢慢將身體的新習慣建立起來。如此,才能隨時運用在日常活動中,不須特別去想, 身體也能下意識的動作,減少受傷的機率。

此個案為一運動重訓選手, 長期訓練的他 , 困擾於在運動中並無法真正表現出更完美的動作, 為了在專項運動中力求更好的動作表現 , 經評估與動作分析後發現個案有輕微側彎, 並在專項運動中的運動模式與啟動動作出現問題, 與個案討論後, 決定先改善其側彎與動作模式, 並在運動過程中融入DNS的治療原則, 如此才能使運動表現更為亮眼
DNS是由發展肌動學( Developmental kinesiology)所衍伸出來的技術,其中包含動作控制、神經生理學、發展運動學。其治療方式是藉由姿勢擺位、關節中軸化與阻力運動,重新建立大腦連結,達到矯正動作與身體平衡,讓身體系統回歸最佳狀態。
脊椎側彎不只影響骨骼肌肉系統,同時也會改變中樞神經系統,讓個案失去原本的動作模式。此時,側彎個案可能就會出現動作失能,進而產生疼痛。
DNS的運用 : DNS在矯正側彎動作中,不僅可以訓練到側彎個案很需要訓練的部分,如 : 肩胛與骨盆穩定,更能訓練軀幹抗旋轉的能力還可以在運動中加入阻力進而增加肌耐力與核心穩定!DNS可用於評估側彎,並從中得知動作失能的部分,再進行治療。
DNS的治療原則包含:橫隔膜呼吸模式、矢狀面穩定、關節中軸化、與動作在活動中的穩定。
DNS可以融入在許多動態動作或其他運動中,並從中得到穩定!

脊椎側彎治療中心 楊欣樺主治物理治療師 LINE預約
本院一律採預約方式治療,若您臨時不克前來,請務必來電更改時段,以免喪失日後優先預約資格。
收費方式
本院非健保特約院所,依台中市政府公告之『物理治療所收費標準』收費。